近两年,不少外地朋友在咨询天津落户政策时发现,与五年前相比,现在的门槛确实降低了不少。特别是针对年轻人才和高技能群体的倾斜政策,让"海河英才"计划有了更务实的落地版本。那么具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调整?我们结合新文件和实际案例为您梳理。
2023年新修订的《天津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办法》中,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学历和年龄门槛的双重放宽。以本科学历申请者为例,原先要求35周岁以下的限制已延长至40周岁,且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。在滨海新区试点中,部分重点企业引进的技术骨干,即使大专学历也可通过企业推荐渠道办理。
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张工程师就是受益者之一。他告诉笔者:"我39岁才拿到成人本科学历,按旧政策根本不符合条件。现在通过新区重点企业绿色通道,从提交材料到拿到准迁证只用了17个工作日。"值得注意的是,技能型人才认定标准也有优化,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(三级)的人员,在津社保缴纳时间由原来的3年缩短至1年。
与政策内容调整同步的,是服务流程的显著优化。现在通过"天津公安"APP就能完成90%的申请步骤,包括学历认证、调档函申请等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。河西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:"过去申请人至少要跑三趟窗口,现在多数情况只需后核验原件时到场一次。"
笔者实地探访发现,各区人才服务大厅都增设了"海河英才"专窗,并配备政策解读专员。对于常见的材料缺失问题,实行"容缺受理"机制——比如缺少社保明细时,可先提交承诺书后补交。但需要提醒的是,随迁子女入学仍需提前半年完成落户,建议计划2024年入学的家庭迟在今年10月前启动申请。
总体来看,天津人才引进政策正在从"高精尖"向"广覆盖"转变。对于考虑落户的朋友,建议重点关注两点:一是关注"天津人才工作网"每月更新的紧缺职业目录,这些岗位往往有附加补贴;二是提前做好学历认证、档案调动等前置工作,避免因材料准备耽误时机。政策窗口期难得,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妨把握当前相对宽松的落户环境。